2025年6月10日至12日,长春财经学院携手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走进吉林市白城市,开展了一场以“探寻辽代酒文化,赋能白城酒香传承”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调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辽金时期捺钵文化及辽代酒文化,深入挖掘白城地区独特的酒文化历史,为地方酒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吉林文化强省建设。
调研团队由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起源地顾问张柏;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建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庆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曹保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德伟;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评审专家、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竞生;《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产业调研部主任张玉雷等专家组成。
调研团队深入大安市白酒文化体验园,这里保存着一处经碳-14检测鉴定为1035年(辽时期)的酿酒遗址。这一发现将中国白酒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年,成为此次调研的重要文化符号。专家们详细考察了遗址的酿酒工艺和文化价值,认为其承载的辽代斫冰烧酒传统技艺,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技术的重要实物依据。
在吉林大安辽代酿酒文化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展陈让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辽代酿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博物馆内陈列的酿酒器具、酒器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辽代酒文化的繁荣景象。吉林大安辽代酿酒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孔令海表示:“辽代酿酒遗址,填补了我国白酒酿造历史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大安地区作为辽代酒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专家们一致认为,大安地区作为辽代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酿酒技艺和酒文化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白城史馆,调研团队通过500余件(套)文物展陈,梳理了白城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历史脉络,特别关注了辽代捺钵文化与酒文化的融合。在大安嫩江湾,专家们重点考察了辽代捺钵文化与湿地生态的融合,这里作为辽代四代皇帝春捺钵胜地,至今仍保留着“嫩江第一湾”的自然与文化双重价值,也为当地酒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6月11日下午,调研团队在大安宾馆召开“白城市起源地文化调研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德伟与白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戈驰川共同主持。长春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耿子健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等学科优势,为白城酒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在座谈会上,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周庆山、曹保明等学者就辽代酒文化的当代价值、酿酒遗址的活态利用等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们认为,大安地区的辽代酿酒文化不仅是白城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为白城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活动中,团队还向白城市赠予了《中国起源地文化志系列丛书》,为地方酒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